×

搜索

搜索站內資源

經常「被抱」的娃,長大之後,將具備這些優勢!

新聞部落 2023/04/20

小孩子總是喜歡動不動就「哭鬧」,不可排除有時的確是由于生理方面的需求,像餓了、拉了尿了、冷了熱了及不適等,這時的家長應該給予及時響應其需求。

但不可否認的是孩子會有一些「狼來了」的行為,即沒有需要卻就想要被抱抱的安撫。

筆者針對這些不同的情況和聲音,通過大量查閱資料,總結出,被多抱與不被抱孩子之間存在的差別,長大後就能看到其表現出的三大差異:

1 、有益于視聽覺發育

大人們抱著孩子總是喜歡到處轉悠,邊走邊解說周圍環境的物品及周圍事物的所作所為,這對于還「一無所知」的孩子來說是具有多麼大的吸引力,好奇心與新鮮感結合起來,簡直是回味無窮。

有時還會給孩子來個「體會」,給他自己用小手去接觸。若是哪裡發出聲響,孩子就會激動的「搖頭晃腦」,眼睛會飛快運轉找尋聲音的來源在何方,這些無不都是在對孩子的視聽覺鍛煉。

2 、益于腦部發育

剛出生幾個月的孩子,全身各部位的發育都處在迅速發展的階段,快速生長的身體,腦部不斷接受外界新事物,因此起到刺激腦部發育的作用。通過對周圍事物的觀察,聽不同的聲音,和我們的各種情況下的行為舉止、神情變化及人與人之間親密接觸,調動全面感官系統來與這新世界建立「合作」聯繫。

被抱著的孩子,相比之下擁有的機會更多,能接觸到新事物,因而在知識的積累上能更多更快,更理想的腦部刺激發育。

3 、增加孩子安全感。

母親的原始「搖籃」是溫暖宜人的,裡面的空間是為自己「量身定制」的,緊密切合。出生之後,踏進了新世界的大門,環境的變化導致寶貝變得缺乏安全感,晚上睡眠不太安穩。

所以自打出生起寶寶就步入找尋安全感的「路途」,因為還不會說話,他們就通過哭和鬧來表示自己的需求和不滿。

要是父母能對孩子的「哭鬧」做出響應,使孩子感受到家長的回應,給孩子一些安撫,那麼就能使他得到安全感的滿足,感受到這個世界溫暖,自己與新世界有了「關聯」。

每個孩子的安全感存在著差別,將會影響其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也有不同認知,導致不同性格的養成。

有安全感的孩子會更快樂,性格更活潑開朗。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,大多數會變得內向,膽怯這個世界的人或事。

更多爸媽育兒、生產前後相關知識,請多多關注粉絲團「爸媽大補帖」

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

用戶評論